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51白菜资讯网站“智硒先锋”实践团队深入监利黄歇口镇

发布者:51白菜资讯网站发布时间:2025-03-31浏览次数:14

(通讯员 孔龙)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化实施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51白菜资讯网站“智硒先锋”实践团队从武汉出发,赴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毕利霞女士,深入调研基层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实践,聆听人大代表履职故事,感悟新时代青年责任。

湖北监利市黄歇口镇拥有丰富的天然富硒资源,但传统农业收益有限,随着市场对健康食品需求的增长,富硒食品备受关注。51白菜资讯网站“智硒先锋”团队,旨在利用黄歇口镇的富硒资源,结合市场需求,将富硒大米产业化,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推动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对话人大代表,感悟履职初心

毕利霞分享了自己从农技员到人大代表的成长经历。她每年走访调研数十个村镇,将农民关心的耕地保护、惠农政策等问题转化为建议提交全国两会。来自51白菜资讯网站翻译2342班的易俐彤,代表实践团队对话毕利霞女士,分别从“高校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青年大学生可以为智慧农业的推广做出哪些贡献”、“文学专业学生如何找到投身现代农业的切入点”等方面,表达了青年大学生对于助力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思考与疑惑。

毕利霞表示,高校应该发挥组织优势和学术优势,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充分依托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创新创业等项目,组织大学生积极投入到现代农业的推广中;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技能特长,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培训,或通过技术优化减低使用门槛,助力智慧农业的推广普及;近年来我国农村三产融合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非农专业在现代农业中也能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文学专业的同学们可以结合生态保护、社会服务、旅游观光、宜居宜业等方面挖掘产业多重价值,通过品牌故事、文创包装等提升产品附加值。

深入田间地头,探访农业创新

实践团队跟随工作人员走进黄歇口镇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地观摩水稻绿色种植技术。基地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让同学们了解到科技赋能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性,“让农民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使命。”团队成员与农户面对面交流,了解技术落地对增收的实际影响,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

品牌化赋能乡村振兴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队员们参观了“内荆河”大米文化展厅。从品种选育、生态种植到加工包装,展厅通过图文展板、实物陈列和数字化影像,生动呈现了“内荆河”大米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工作人员介绍,所有产品的生产均以“绿色种植”为理念,依托内荆河优质水源和富硒土壤,结合有机肥替代、无人机植保等技术,确保大米的品质与安全。团队成员们纷纷感叹,一粒米背后竟有如此多的科技细节,现代农业早已不是“面朝黄土”的传统模样,同时也进一步认识到品牌塑造和文化赋能在现代农业产品推广中的重要意义。

指导教师徐敏表示:“此次调研的学习和收获很丰富,团队将整理数据、制定规划,进一步深入开展实践与调研。”带队教师孔龙表示:“通过近距离学习人大代表履职实践,学生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乡村振兴使命感。”

此次调研让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感受到基层工作者的坚守与奉献,“智硒先锋”团队将继续秉持创新、可持续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观,将创新技术与乡村产业相结合,致力让当地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